|
新聞詳情
中包公司四項科技成果斬獲一項“國際領先”三項“國際先進”發表時間:2025-03-28 17:27 2025年3月25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在北京組織專家對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高焓殺菌脫水鮮面工藝與裝備研發及應用”等4項科技成果進行鑒定。
成果鑒定會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總工程師溫順如主持,鑒定委員會由7位專家組成,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理事長孟素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擔任主任,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廖小軍教授和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屠宰標準處處長高勝普研究員擔任副主任,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楚玉峰研究員、農產品加工與營養研究所所長趙曉燕研究員、北京工商大學黃志剛教授、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孫寶忠研究員擔任委員。中國農機院科技發展部副部長陳達、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海軍以及相關項目組成員參加了鑒定會。 會上專家組聽取了項目匯報,審查相關技術資料并質詢討論,對4項科技成果的技術創新性、先進性、技術難度、復雜度、社會效益以及總體水平進行了綜合評價。專家組一致認為,“高焓殺菌脫水鮮面工藝與裝備研發及應用”項目成果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米面制品雙動力除濕增熱技術與裝備”“高效自動牛剝皮技術與裝備”“臥式刀盤自動削皮技術與裝備”3項成果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 成果1:高焓殺菌脫水鮮面工藝與裝備研發及應用 項目突破了高焓殺菌工藝技術,開發高焓殺菌、中溫脫水及低溫緩蘇一體化加工裝備,實現脫水鮮面殺菌、脫水、緩蘇一體化處理,解決脫水鮮面工業化生產中依賴添加劑維持保質期的難題,通過物理手段延長產品貨架期(常溫4個月,0~10℃ 8個月),以核心裝備開發支撐脫水鮮面規模化智能加工生產線成套工程業務發展,對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項目已獲授權專利4項,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已在多家脫水鮮面生產企業應用,經生產驗證,設備運轉良好,性能穩定可靠,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市場應用前景廣闊。 成果2 :米面制品雙動力除濕增熱技術與裝備 項目創新空氣源熱泵和無動力熱能轉換技術,研究雙動力除濕增熱技術,研制“三位一體”U型結構熱管,制備雙動力除濕增熱機組,減少化石能源80%以上,與蒸汽相比噸掛面綜合節能降耗30%以上,綜合能效比達5.0,對傳統米面制品生產線改造升級提供了解決方案。 項目已獲授權專利1項,并在多家米面制品生產企業應用,設備運轉良好,性能穩定可靠,熱回收效率高,節能效果顯著,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成果3“高效自動牛剝皮技術與裝備” 項目通過對屠體與皮張分離、剝皮參數等方面的機理研究,突破了連動氣缸固定牛背、電動升降剝皮關鍵技術,實現自動推背、定位、剝離、退皮、復位、編碼器精準控制剝皮部件升降及旋轉定位等功能,節省人工的同時顯著提升剝皮作業效率,生產能力≥45頭/h,皮張破損率≤1%,皮張帶肉量≤200g,解決了我國牛剝皮效率低,效果差的問題,顯著提升我國牛屠宰裝備的國際競爭力。 項目已獲授權發明專利1項,并在國內多家肉牛加工企業得到應用,設備運轉穩定可靠、操作簡便,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替代昂貴的進口產品,滿足了我國大型牛屠宰加工企業對先進設備的需求,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成果4“臥式刀盤自動削皮技術與裝備” 項目開展了刀盤式低損耗連續去皮等技術裝備研究,研制帶有撥料塊放射式與直排式削皮刀盤組合結構,實現平滑削皮,削皮率達到97.1%,有效降低削皮厚度,減少削皮損失率,實現連續低損加工,解決了馬鈴薯等果蔬去皮損耗大,品質影響嚴重的問題。 項目已獲授權專利3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并在多家果蔬加工企業得到應用,設備運行穩定,提質增效,大幅提升加工效率,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四項科技成果獲得行業專家的高度評價與認可,充分體現了中包公司強大的自主研發和成果轉化能力。這些成果不僅與市場需求高度契合,滿足了行業的實際需要,還為公司注入“新質生產力”。未來中包公司將繼續秉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我國食品加工裝備產業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